頭暈目眩別輕忽,小心可能是耳石脫位作祟!1名從事水電工作的男子,日前工作時不慎從高處摔落,之後不管是抬頭裝電燈或是低頭查水管,總會出現天旋地轉的暈眩持續數10秒,讓他非常困擾。一度懷疑是腦部損傷引起,回診神經外科檢查,卻未發現腦部病變。直到轉診至耳鼻喉科後,才終於確診其眩暈問題, 康寧大學 其實是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,也就是俗稱的耳石脫位導致。
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會好嗎?醫:「耳石復位術」成功率約可達8成
因此,李奕輝醫師建議,一旦民眾發現自己有莫名天旋地轉、眩暈的症狀,應儘速就醫,尋求專業醫師釐清原因。引起耳石脫落的可能原因很多,包括:頭部受撞擊、內耳發炎、血液循環不良或退化、長期臥床等皆有可能。
數位科技應用於影像,不只有立體的3D圖像、動畫,還可以列印出實物,甚至蓋房子。因應3D列印與生活關係日益緊密,且深受年輕人喜愛,本校康寧大學師資與設施齊備,數位應用學系決定本學期正式開課,教導學生運用3D列印科技秀創意。
本校商業資訊學院院長鄭瑞耀表示,近年來創客運動(maker)在國內外形成一股風潮,創新、創意成為未來教育的核心元素,強調務實致用,倡導教學創新、動手實作,3D列印課程相當符合時代潮流。
數位應用學系主任張益賓指出,該系致力推動數位應用教育,強化學生實務規劃與設計能力,讓學生能以數位化整合運用產品或實作方式,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, 康寧大學 讓學生走出教室,從「思考」到「動手」,把有趣的東西化為行動及成果。
他說,該系學生周翊家、于博至、黃偉棋運用3D列印技術,製作以蘿蔔為主題的西洋棋,棋盤也分成64塊盤格採結構嵌合,方便摧帶。學生結合3D影像設計和技術操作,把構思轉變設計進而產出創意成品,這是目前最夯的創作方式之一。
台灣創新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長陳星杰表示,3D列印可應用在醫療、汽車、消費產品等產業,醫療產業目前主要應用在彌補及植入,如整形外科、牙科、顎骨植入等,該公司即以3D列印成型技術提供病患客製化醫材產品,運用於護理科設備、牙科、骨科等。
校長黃宜純說,除了與創新生醫結合,該校也要循此方向鑽研高齡化世代所需的生活醫學輔助,落實於老人健康照護工作。
數位應用學系目前有4部3D列印機和3部3D掃瞄器,康寧大學平時即有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玩創意,列印手機吊飾、可愛的動物等。張益賓說,為了推動數位科技,同時讓更多年輕人能透過數位科技秀出自己的創意,該系決定開「3D列印成型與原理」、「初階3D模型建構設計」課程讓學生選修,日後再視需求陸續開其他相關課程。
若經確診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,除了服用藥物輔助減輕頭暈、嘔吐的症狀外,「耳石復位術」也是另一治療選擇,主要是經由一連串頭部的動作將耳石從半規管中倒出來,只要耳石不在半規管就不會誘發眩暈。
一般來說,針對這類患者耳石復位術效果很好,通常一次的復位術成功率可達8成左右。就以上述案例來說,就相當幸運,僅在門診接受一次的耳石復位術,眩暈就消失了,不需要再吃藥治療,工作和日常活動也不再受困擾。
留言列表